欢迎您访问汉中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会动态 >> 文化中心

庆祝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二十周年 | 百廿载守人道初心 新征程谱写时代华章

来源:汉中市红十字会:本站发布时间:2024/8/27 10:31:22点击次数:641次

   120年前,伴随着日俄战争隆隆的炮火声,承载着有识之士报国救民的热望,中国红十字会应运而生。自此以来,在中国古老辽阔的大地上,飘扬红十字旗帜,传播红十字精神,孕育人道的种子,昂扬博爱的情怀,奔涌奉献的力量。

历史因不懈奋斗而更厚重

  岁月流金,奋斗筑路。历史的年轮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中国红十字会12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致力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历史,厚重、深沉、伟大。

  战火催生,心怀黎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04年,在日俄战争的浓浓硝烟中,在东三省百姓仓皇失措的绝望无助中,在沈敦和等人的奔走呼告下,上海万国红十字支会宣告成立,救黎民于涂炭,挽苍生于水火,也揭开了中国红十字会120年华章的帷幕。

  中国红十字会一经诞生,就以呵护百姓生命、减轻百姓疾苦为己任,并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

  清末时期(1904—1911),中国红十字会在战区实施“三救”(救伤、救难、救灾),在非战区开展“两救”(救受难者出险、救失业者回家),并创办医院学堂,发起治病救灾。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中,为苦难的中国百姓带去了些许温暖和慰藉,也赢得了支持和赞誉。

  民国初期(1912—1930),中国红十字会深入开展辛亥革命战事救护、癸丑之役赈济救助、北伐战争战灾救护支援、社会救助公共防疫等工作;期间,各地纷纷建立分会,红十字组织日益壮大。救战地、治伤兵、减丧残,救百姓、赈灾荒、恤贫病,历战乱而益成长,经风霜而更温厚。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发起抗战救护工作,实施战地救护,组织伤兵救治;大力投入赈灾工作,积极组织医疗防疫人员,奔赴灾区,施医舍药,防治伤病,多方筹募,尽力解除和减轻灾民的苦难。凛然大义、不畏生死,积极接洽国际援华组织与志愿医疗队,为全民族抗战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红十字会为抗战军民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医疗救护工作,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中国红十字会步入复员建设阶段,各地分会普遍恢复,工作重心由抗战救护转为和平建设之社会服务。征集会员,筹募红十字事业资金,建设红十字医院、诊疗所、急救站,成为各级红十字会的主要工作。追求和平、渴望进步,投身社会建设、兴办社会事业,中国红十字人在黎明之前的黑暗中寻求着光明。

  坚韧不拔的中国红十字会,在战火中淬炼成长,在艰苦中卓绝奋斗。胸怀家国、心系苍生,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中国红十字人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也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始终不变的精神底色。

  时代变迁,迈向新生;接续奋斗,弘扬人道。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批准建立中国红十字会党组,加强了党对红十字工作的全面领导。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对红十字会进行协商改组,赋予了中国红十字会新的生命。中国红十字事业掀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新中国成立改组与建设时期(1950—1965),各级红十字会深入农村、工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护工作,组织医防服务队到治淮工地、自然灾害地区、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直接为群众防病治病,积极开展群众卫生运动和群众性现场救护培训,宣传并推动防疫、卫生、医药及救济福利事业的发展。期间,中国红十字会选派国际医防服务队,参加抗美援朝战地医疗救护,协助国际委员会开展探视双方被俘人员等人道主义活动。积极参与国际交往,并于1952年恢复了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中的合法席位。这是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恢复的第一个合法席位,树起了中国在人道领域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打开了一扇窗。

  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红十字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并有了国家专门法的保障,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人道事业发展进步。组织建设成效初显,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有序开展。救灾工作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全国红十字备灾救灾工作网络初步形成。卫生救护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群众性卫生救护广泛开展。社会募捐工作稳步推进,启动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等较大规模的人道救助工作。积极推动公民献血向无偿献血方向发展,并建立中华骨髓库,开启了红十字会生命关爱工作的新篇章。

  中国红十字会紧紧扭住理顺管理体制“牛鼻子”,固本培元,强筋健骨,阔步迈向依法治会、全面发展。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在特大洪水灾害救援、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定大地震灾害救援中,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善事。应急救护迈向社会化、体系化,积极向企业、学校、社区等延伸,并逐步拓展行业领域。积极探索可持续筹资机制,人道资源动员开局开步。全力打造“博爱家园”人道救助新品牌。全面开展“三献”工作,器官捐献成为红十字会服务群众的新领域。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创新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进一步融入国家志愿服务整体格局。服务奥运会、残奥会,生动展现红十字风采,发挥独特作用。经受网络事件严重危机的严峻考验,大力推进公信力建设。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红十字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群团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应急工作大局,扎实做好人道救助,积极开展人道服务,努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人道领域得力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增“三性”、去“四化”,强化党对红十字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建设,红十字系统组织力、战斗力显著提升,群团属性更鲜明。建立健全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现代组织治理结构,治理体系更完善。建立分区域的红十字备灾救灾仓储网络和应急响应协同联动机制,应急救援更专业。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自觉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健康中国”更有力。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斗争,主动请缨武汉保卫战、大上海保卫战,保护群众生命和健康更有为。探索建立红十字系统公开透明指数管理机制,红十字组织形象更加可信、可亲、可敬。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极大提升了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的国家形象。

  新生的中国红十字会,在党的领导下茁壮成长,在博爱惠民中弘扬人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心系群众、服务群众,踔厉奋发、团结奋斗,是中国红十字人拳拳之心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红十字运动殷殷之情的时代底色。

  120年来,中国红十字人在奋斗中书写历史、谱写青春,在奋斗中成就事业、铸就辉煌。

  经风雨而见彩虹,历沧桑而愈勃发。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创业史。

事业因思想引领而更璀璨

  事业崇高,思想引路。党的几代领导人对红十字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红十字人奋勇前进,写下了璀璨光辉的篇章。

  “还要多一些”,一个亲切朴素的声音萦绕耳畔。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红十字会改组后不久,询问红十字会工作情况,当了解到会员人数后,他明确提出了要求。

  遵循伟人的教诲,中国红十字会高度重视发展和教育会员。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对旧有会员加以训练教育,建立人民观点,以便开展新的工作。”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发展和吸收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并对会员加强经常性宣传教育。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加强会员动员,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做好事。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强调,要在会员中经常开展会章教育,提高会员素质。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强化会员身份意识,加强会员的会费收缴工作。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强调,加强会员管理,发展会员并强化会员的组织观念,增强红十字意识。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要强化会员意识,加强会员教育。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强调,要摸清会员队伍的现状,加强与会员的联系,积极发展新的会员。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要不断发展巩固会员队伍。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强调,要发展壮大红十字会员队伍,强化培训、激励、管理、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红十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 言精指,一以贯之,发展壮大会员队伍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国红十字会把会员视作组织的肌体和细胞,把发展会员、壮大组织作为的前进的基本任务和要素保障,因此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凝聚了磅礴的人道力量。新征程上,1600多万名会员积极参与红十字活动,热忱服务基层群众,躬身践行红十字精神,奋力书写着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新篇章。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会走过的历程,中国红十字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不断把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推向前进。

  1979年2月,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对章程进行了修改,着重强调中国红十字会今后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次大会,是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起点。

  1985年5月,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首次提出要把中国红十字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红十字会”。

  1990年2月,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振奋精神群策群力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

  1994年4月,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认真实施红十字会法 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的工作报告,从性质宗旨、发展道路、和政府的关系、主要任务、组织模式、国际性等六个方面,首次对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理论雏形进行了概括。

  从1999年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到2019年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红十字人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实践中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框架体系。

  1999年10月,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首次对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框架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2004年10月,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首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经验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

  2009年10月,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总结过去五年事业发展的六条经验,其中“必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赫然在目。中国红十字工作者对建设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经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015年5月,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深入阐释了发展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五个方面重要启示。

  2019年9月,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总结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取得的新的发展成就,并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道路问题,事关根本。回望走过的路,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没有可参照的固有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红十字工作实践的翻版或再版,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人在党和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不断实践探索和再创造的中国红十字运动的专版和特版。

  “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一声庄重而殷切的嘱托催人奋进。2015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对中国红十字会和广大红十字工作者寄予厚望。

  牢记嘱托,奋勇前进。砥砺奋斗,不辱使命。中国红十字会以更矫健的步伐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

  ——积极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投入帮扶资金超过40亿元,引进帮扶资金近30亿元,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近9亿元,培训技术人员超42万人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广泛汇聚人道资源,建成5000多个博爱家园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落地全国31个省份,实现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项目全覆盖,在广大乡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红十字篇章。

  ——红十字应急救援救群众于危急。主动融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成搜救、赈济、转运等8类红十字救援队伍1000余支,在甘肃积石山地震、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莫兰蒂”“利奇马”台风灾害等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十字应急救护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担负起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近五年来,全国红十字系统开展应急救护取证培训1400万余人次,累计在公共场所配备AED6.4万余台。

  ——红十字人道救助真心关爱易受损群体。积极助力保障改善民生,扩大救助规模,大力实施“天使计划”,救助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儿9万多名,援建博爱卫生院站2638所、校医室246所。

  ——大力培育“生命的种子”。强化社会动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容量超过340万人份,累计实现捐献1.67万例,成为世界第四大骨髓库,为血液病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推动新型生命文化观深入人心。基本建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体系,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过665万,实现捐献超过5万例,捐献器官15万个,挽救了一大批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积极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大力倡导无偿献血、高尚利他的捐献理念,加强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密切合作,强化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融合发展,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推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造福人民群众。

  ——在服务奥运、服务亚运中彰显红十字担当。深化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合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提供航空医疗救援、急救转运服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急救技能培训、比赛场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无偿献血宣传动员等服务保障工作。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特力量。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危难之际,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国派出志愿专家团队,为50多个国家提供各类抗疫物资和疫苗援助,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红十字会形象。实施“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行动,使300多名阿富汗和蒙古国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获生机。

  发展会员,夯实基础,壮大力量;坚定道路,开创事业,不负人民;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矢志不渝。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在科学理念、伟大思想的引领引航下蓬勃发展。

  恪守初心,不忘来路;牢记使命,勇毅前行。120年来,中国红十字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赓续中华传统文化,汲取西方人道思想,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传承中弘扬,在砥砺中前行,在守正中创新,奋力谱写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华彩乐章,有力推动了中国红十字运动屹立于国际红十字运动之林,生动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道领域的“中国方案”。

  百廿载,弹指一挥间,遥望来时路,肝胆照日月,初心映山河!

  百廿载,风华仍少年,放眼新征程,前路正光明,阔步更豪迈!

  勇担新使命,不负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必定更加璀璨、更加壮丽、更加辉煌!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陕ICP备12006634号-1

版权所有  汉中市红十字会   电话:0916-2626782 传真:0916-2626782

地址:汉中市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4号楼三楼  电子信箱:sxhzsz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