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汉中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汉中市红十字会
关于对汉中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134号建议的回复函
尊敬的李本珍代表: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公众急救能力建设,特别是心肺复苏培训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市人员集中场所心肺复苏培训的建议》非常重要,指出了提升社会急救能力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市民生命健康安全、构建和谐安全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您提出的五项具体建议,系统全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市红十字会对您的建议完全赞同,并高度重视。现结合我市红十字会工作实际,对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市红十字会系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也是红十字会参与健康中国建设、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始终将应急救护培训作为核心业务之一,持续推进“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着力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影响力。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培训并通过考核,共产生12815名持证红十字救护员。 这些持证救护员遍布各行各业,已成为我市社会急救体系中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我们的培训工作主要面向公安、交通、教育、旅游、电力、建筑等高危行业和重点人群,同时也面向广大社区居民、在校学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普及性培训。
二、对建议的具体回应与下一步工作考虑
您提出的建议与我们的工作规划高度契合,我们将积极吸纳,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落实:
(一)关于设立专项基金的建议
我们将积极向市政府及财政部门汇报,争取将应急救护培训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同时,我们也将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依法依规开展社会募捐,争取企业赞助,共同设立或充实应急救护培训专项基金,保障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推广心肺复苏培训的建议
一是纳入学校教育。积极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工作,尝试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内容,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在青少年中普及急救理念和技能。二是覆盖重点人群。继续聚焦交通运输、公安警务、旅游导游、学校教师、大型企业员工等重点行业和人群,开展定制化、规模化培训,不断提升重点场所工作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三是创新培训模式。探索“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通俗易懂的线上课程,方便市民自主学习;同时强化线下实操训练和考核,确保技能掌握到位。推广使用标准化培训教具和考核设备,提升培训质量。
(三)关于推广AED布局的建议
市红十字会将继续积极倡导和参与公共场所AED配置工作。一方面,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AED的认知度;另一方面,配合相关部门,对已配置AED的场所管理人员进行使用和维护培训。我们也将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协助推动AED地图与120急救系统的联动,提高AED的可及性和使用率。
(四)关于加强宣传与激励的建议
一是利用“世界急救日”等重要节点,通过媒体报道、广场活动、网络科普、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心肺复苏知识和“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红十字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急救的良好氛围。二是探索建立救护员激励机制,对成功施救的救护员事迹进行宣传表彰,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广“第一目击者”行动,鼓励现场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勇于施救、科学施救。三是我们将大力推广“第一目击者”行动这一理念,并尝试建立“第一目击者”信息登记和联动机制,使其成为现有急救网络的有效补充。
(五)关于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衔接的建议
提升全民急救能力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红十字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融入健康城市建设和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加强与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红十字事业和公众急救能力建设的宝贵建议!您的关注和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认真研究落实您的建议,持续改进和加强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我市应急救护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汉中市红十字会
2025年9月17日
(联系人:何国辉 联系电话:18991602369)
版权所有 汉中市红十字会 电话:0916-2626782 传真:0916-2626782
地址:汉中市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4号楼三楼 电子信箱:sxhzsz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