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汉中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会动态 >> 文化中心

孙中山与红十字会

来源:汉中市红十字会:本站发布时间:2016/6/3 11:53:27点击次数:14271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很少人知道孙先生与红十字事业的渊源,更不了解孙先生在红十字启蒙运动中做出的伟大贡献。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对红十字并不陌生。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被清廷悬赏通缉而流亡海外。1896年秋天,孙中山流亡英国伦敦,被清廷特务缉捕扣押于中国驻英国使馆,轰动一时,史称 “伦敦蒙难”。但很有意思的是由于这场“蒙难”却成就了孙中山与红十字会的“机缘”。
    在英国公众舆论和英国政府的压力下,10月23 日,被羁押12天的孙中山重见天日,获得释放。在客居伦敦的期间,到英国图书馆、博物馆博览群书,寻求救国之方。期间,结识了红十字会的柯士宾医生。这年冬天,他与柯士宾游览了英国王宫,柯士宾告诉他 ,自己所著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有法、德、意、日四国文字,希望孙中山能将该书翻译成中文。孙中山欣然接受柯士宾的请求,很快翻译完毕。次年春夏去,中文版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由伦敦红十字会出版。该书的宗旨是希望能让更多的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略知救伤之法”,一旦遇到意外,可以立即设法施救,为挽救伤者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保性命于危急之倾,解痛苦于医者未至之时”。该书所讲述的内容多为“通行之知识”,也是红十字会员必须掌握的现场初级救护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全书共六章,有插图41幅,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剖析精当,很快“不胫而走”流传开来,世人赞誉孙中山为“济世之金针,救人之要术”。
    孙中山通过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广泛宣传红十字会的“济人之术”。他在序言中说:“恻隐之心人人有之,而济人之术非人人知之,不知其术而切于救人,则误者恐变恻隐为残忍矣,而疏者恐因救人反而害人矣。夫人当患难生死俄顷之际,施救之方,損益否当,间不容发,则其理不可不审求也。此泰西各国通都大邑,所以有红(赤)十字会之设,延聘名师,专为讲授一切救伤拯危之法,使人人通晓,遇事知所措施”。通俗一点讲,救人要得法,如果不懂得救伤之法,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救人不成,反害人矣。看来光有“恻隐之心”是不够的,还要懂得“济人之术”、“施救之方”,这正是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精髓之所在。
    孙中山的译著在国际上广泛发行,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反响。1904年3月5日上海《申报》发表《中国宜入红(赤)十字会说》的评论,倡议中国应该成立红十字会,同时应该培养救护人才,而孙文所译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就是很好的教材。1904年3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诞生,可谓水到渠成。1906年冬天,孙中山在日本对译著又做了文字上的修饰,邓慕韩、廖仲恺帮助校勘,因日本人将“红十字会”译为“赤十字社”,大概出于“入乡随俗”的原因,在这次修订中,将“红十字会”改为“赤十字会”,并于1907年2月由《民报》社在东京在版。有学者指出:“这次译改重印已经不是为了实现柯士宾献给英国国王的目的了,很可能是同盟会的一次有组织的行为,即为了即将开始的反清武装起义的救护工作作一个知识上的准备”。事实也证明,红十字会在中国以后历次的国内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各种灾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孙中山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红十字会运动先驱者之一。(待续 金石)

 

陕ICP备12006634号-1

版权所有  汉中市红十字会   电话:0916-2626782 传真:0916-2626782

地址:汉中市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4号楼三楼  电子信箱:sxhzszh@sina.com